高B/T科学亮点

2021年7月22日
音叉共振曲线形状观察图。

新型亚毫开尔文高磁场温度计

这一重点集中在研究高磁场和超低温下量子材料和现象所需的新测温技术的发展。该团队已经证明,沐浴在液体3He中的极小石英音叉保持恒定的校准,与磁场无关,从而开启了这些设备作为量子系统响应的新传感器的使用。

2021年1月19日
(左)二维电子或空穴相互作用的相位示意图。(右)维格纳结晶在低温下二维孔的磁阻迹中以重入绝缘相(RIP)的形式出现

强相互作用二维孔洞中Wigner晶体的早期形成

这突出报告了在极低密度的二维系统中仍然知之甚少的电子晶体状态(维格纳晶体)的转变,在低温下观察到磁场的函数。这个实验发现了由磁场诱导的自旋排列引起的维格纳晶体的惊人稳定性。这样的电精细样品需要超低噪声环境和高B/T设施可用的实验技术。

2019年12月12日
Ce3TiSb5的复杂相图和重入无序

Ce3TiSb5的复杂相图和重入无序

Ce3.TiSb5被认为是一种金属磁体,在其中确实发生反向熔化。

2019年7月29日
图为用于超低温核磁共振测量的核磁共振探针。

氦- 3在纳米管中的Luttinger液体行为

低温下氦原子的研究揭示了先前预测的极端量子效应。

2018年9月17日
微分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量子维格纳晶体的固定和熔化

这项研究为一个小的二维电子向固态的转变提供了实验证据。

2018年5月16日
在极低温下,磁场诱导的br掺杂DTN的介电常数变化是20 mK直流磁场的函数。

金属-有机量子磁体的磁电效应

在磁和电效应之间表现出强耦合的新材料对于高灵敏度探测器和其他器件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兴趣。本文报道了一种特殊设计材料中的这种耦合。

2017年11月30日
限定在MCM-41纳米通道内部的氦-3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温度依赖性。

氦-3在纳米管中的动力学

实验表明,利用特殊的低温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观察到局限于一维的氦-3的涌现量子流体行为。

2017年4月21日
由固体氦- 3引起的核磁共振振幅的长时间衰减,跟踪固体组分的损失,在纳米液滴中形成简并费米液体。

氦纳米液滴揭示了其他材料的相分离

观察经典合金的生长过程是极其困难的;科学家通过研究量子系统克服了这一点。

12月19日
α-PbCrO3在环境压力下的介电测量。

氧化铅铬的特殊相变

在电子相互作用的控制下,莫特跃迁伴随着原子晶格体积的减小。

2016年1月29日
MagLab超低温核磁共振单元的布局。

固体4He中极稀浓度3He的相分离

科学家们在超低温下研究固体形式的氦,观察到量子相分离,这可能有助于揭示金属合金等经典系统中的类似过程。

8月24日
二维方孔砷化镓量子阱样品的磁电阻与电流沿两个垂直方向测量。

回答:二维孔洞中磁场诱导wigner晶体态的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输运

研究了高迁移率、门控GaAs量子阱中强相互作用二维空穴的磁输运,以寻找场致再入绝缘相中可能存在的各向异性。后一阶段是在磁场下的电阻率中观察到的,磁场取决于空穴密度,但与电流方向无关。这表明再入绝缘相不是由于所提出的各向异性条纹顺序,而是由Wigner结晶引起的。

12月15日
DTN的晶体结构:Ni自旋为蓝色,Cl自旋为绿色

玻色玻璃态的磁场诱导极化

高磁场已被证明能在掺杂的有机量子磁体,二氯四聚硫脲或DTN中诱导强电极化。在DTN中引入无序导致玻色玻璃态的形成,在过渡到玻璃态时电极化尤其增强。

7月16日
高B/T数据。

二维电子系统中二阶朗道能级的竞争量子霍尔相

新的物理学被用来解释奇异量子霍尔态的存在,比如n =5/2和7/2态。最近在制造高质量低密度样品方面取得的进展使人们能够在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很强的新状态下探测这些状态。结果表明,在高质量的极稀二维电子体系中,n = 7/2存在各向异性输运。这种新的行为归因于一个大的朗道能级混合效应,它扰乱了复合费米子在稀限下的配对稳定性。

3月14日
放松时间与温度

量子固体的巨大塑性,HCP4He

固体中稀杂质的高精度核磁共振研究4他证明了在低温(T<0.2K)下存在意想不到的晶格弛豫。这一新的效应归因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弹性常数的研究中报告的量子塑性。

2013年7月15日
焦绿石结构的分角四面体

量子自旋冰:超低温焦绿石量子磁体Tb2Ti2O7

该实验室的高B/T设备的新研究支持了钛酸铽无序基态是量子自旋冰的提议。

2012年7月16日
倾斜角度阻力

二维电子系统中的新分数量子霍尔态

这个实验通过使用液压驱动的旋转器在磁场中倾斜二维系统来探测12/5分数量子霍尔态的性质。